2008年1月22日

加了味精的經濟牛肉

加一點味精的食材, 香一點;
但是吃太多味精, 小心罹癌!

馬小九團隊提出 "愛台灣十二大建設",
這個政策就字面上來說,
多少企圖讓人民將之與蔣經國的十大建設政績連結在一塊兒;
為什麼? 說穿了就是選舉考量!
前一陣子的台灣前後任總統民調中,
已故總統蔣經國民望支持度還略勝陳水扁一籌, 記得嗎?

目前社會上的中間分子 (戰後嬰兒潮世代, 1945~1963),
多數都懷念過去那一段經濟起飛的日子;
這樣的口號與訴求多少還是可以拉抬選情吧!

先將策略性的目的擱置一邊, 單就政策內容審視一下:
該12項建設試著在經貿與自然生態, 高科技與傳產間取得平衡!
高雄港朝著自由貿易開放的方向前進時, 又身兼生態港的功能;
一方面設立產業創新走廊, 另一方面期待農村再生;
多項建設確實可以提振台灣飢弱不振的內需市場,
然而當政府與財團利用BOT等方式興建大型建設時,
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會不會又因此如雨後春筍般的發生?
KMT積習已久的黑金政治會死灰復燃嗎?
再者龐大利益的誘惑下,
台灣綠色生態維護的理念還能照原劇本進行嗎?

最後談一談一些屬於基礎設施的政策,
比如: 下水道建設, 防洪治水...等
某些地區長年以來飽受水患之苦,
每回選戰開打就聽見候選人許下承諾:
吾當效法大禹治水, 倘若有幸當選, 必不負所託;
可恨的是, 往往所託非人, 選民依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!

infrastructure本來就該做好嘛!
拿來當選戰籌碼?
不要鬧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