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14日

鬥魚3-SBL鬥毆

台啤總教練不滿裁判判決,
憤而起腳怒踢裁判

米迪亞球員場下涉嫌教唆砍人,
場上與台銀球員發生肢體衝突

儘管SBL開季仍有一些值得喝采的消息, 如:
連續三週獲選MVP的陳信安一改過往消極心態, 重新出發;
拿出好成績以慰前教頭錢一飛在天之靈!
不過,
上述兩則負面新聞毫不費吹灰之力地奪走陳信安身上的焦點

裁判判決再怎麼有失偏頗, 教練也不可以拳腳相向;
裁判在場上是不容被挑戰的, 所有運動比賽皆如此;
君不見"裁判"英文umpire只和"君王"empire差個字母嗎?
可以事後檢討吹判尺度與執法水準;
但是教練帶頭起錯誤示範, 難道是在暗示球員:
不必鳥那個吹哨子的老頭, 我們打自個兒的球吧?!

以季初的走步吹判來說吧!
台灣球員在國際賽經常被吹判走步違例, 人盡皆知;
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,
原因一: 球員看了太多NBA轉播, 有樣學樣
原因二: 國內賽事裁判吹判未能與國際接軌

職業賽事必須兼顧比賽流暢性以滿足進場球迷,
因此於NBA經常可以看到"三步併兩步"上籃的現象;
除非過於誇張, 裁判通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

可是國際比賽並非票房至上的職業運動, 尺度當然嚴謹許多;
NBA球員天賦異稟, 一場比賽被吹了10回違例, 大概還可以贏個10分;
反觀台灣球員, 一場比賽犯下10回違例, 下場如何也不必多作贅述了!
僅早在國內賽事中適應國際判決尺度,
對球員與國家隊成績都是百利而無一害啊!

話又說回來, 除了球員要加強基本功;
裁判也得加把勁, 台灣籃壇要進步, 裁判不能置身事外!

談完判決問題, 再回過頭來看看球員的偶像心態:
台灣媒體吹捧球員的能力舉世無雙!
這些球員個個以為自己是super idol;
年紀輕輕便自恃甚高, 目中無人
慢慢地,
場上打球活像演偶像劇, 忘了本份;
場下私生活也開始變調, 脫軌演出
醒一醒吧!
早期CBL那些前輩的球技還沒學得一半,
球員不該有的壞毛病倒是青出於藍了

職業運動和一般企業一樣, 強調永續經營;
不要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SBL制度一夕崩解
好的球員需要一個好的舞台來揮灑!
倘若最後劣幣驅逐良幣, 後悔已晚矣!
我們驚呼著天衣無縫的團隊合作, 個人優異的基本動作;
但面對素行不良?
只會有噓聲不會有掌聲!